「策略群組」,分析產業競爭者的好工具

這篇文章告訴你區分產業中不同的競爭者的好處、以及區分不同競爭者的方式

 


 

        Harrigan(1985) 年認為,策略群組(Strategic group)指的是在同一產業當中,使用相同策略的一群公司。策略群組的概念,可以使得公司的策略制定人員,理解自身公司與產業之間的關係、也是一種競爭者分析的工具,透過界定產業內的策略群組並了解該策略群組彼此之間的差異性,可以進一步了解產業當中的競爭狀態,以及競爭者之間相互競爭的情形 (改寫自黃錫欽,2005[1])

 

  • 不同的廠商之間,會追求不同的營運目標。有些企業會追求股東(Shareholeders)利潤極大化、有些追求營收極大化、還有一些企業是著重於經理人的個人利益極大化。近年來,則是有越來越多企業注重關係人(Stakeholders)利益極大化。
  • 即使競爭者追求相同的營運目標,可能還是會透過不同的手段與策略來達成目標。
  • 競爭廠商有可能會對於產業的未來有不同的假設和看法,進而導致在產業當中不同的競爭態勢。
  • 競爭廠商之間本身所擁有的內部資源並不相同,因此造成策略態勢的差異。
  • 產業整體大環境的變遷、典範轉移(Paradigm shift)[2]、破壞式創新(Disruptive innovation)[3],也可能導致競爭態勢改變。

        不同的策略群組之間,會存在著某些移動障礙。因為企業所採行的各層級策略,是植基於對環境的認知、以及自身資源強弱的考量。因此,企業採用的策略必然是配合上述所說之企業內外部條件,也因為有這樣必須配合的條件,就會造成企業從某一個策略群組移動到另外一個策略群組時的障礙,就稱為策略群組移動障礙,也因為這些移動障礙,因此某一策略群組的廠商通常能夠維持比其他廠商更高的績效。

        使用策略群組做為分析工具時的關鍵,在於「策略構面」的選擇,即為必須討論:「要用那些因子區分產業內的企業?」、「要分成幾個群組來做進一步的討論?」的問題。如果策略群組的分組不當,最後可能會導致研究結果的誤導。因此策略管理人員必須要選擇符合產業本身的特性,以及企業在競爭上所採取較獨特、具有決定性的關鍵成功因素做為分群的策略構面。

         一般來說,常用的策略構面包括服務:的目標市場選擇、產品線長度(每一條產品線內的產品品目數)、產品服務差異化程度、產品服務品質、品牌、通路數量與型式、技術領導性、整合程度、製造成本、價格等等。

 


[1] 參考2005,黃錫欽,從策略群組觀點探討綜合證券商各事業範疇的經營策略,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未出版學位論文

[2] 出自於1962Thomas S Kuhn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,最早是指在科學上根本性的假設被改變,後來此概念被延伸使用至指「產業中的特定業務經營方式被從根本性的被改變」。

[3] 出自於1995Clayton M. ChristensenDisruptive Technologies: Catching the Wave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3, no. 1 (January–February 1995),指將產品或是服務透過科技式的創新,以低價的特色鎖定新的族群,新望能夠創突破現有的市場並造成消費改變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CrazyFinanc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